最後更新時 2023 年 9 月 7 日
你打球時有過「包袱」的經驗嗎?是什麼樣的包袱讓你在比賽時備感壓力?你是隊上的主力,必須贏得比賽;你已經連續二年跟國手擦肩而過,這次你必須要贏;這次贏了就能去參加年終賽;你已經是高三,最後一次取得甄審的機會?這些壓力讓你製造出多少次的包袱經驗?你是否已經在這些包袱下緊張個半死,尤其是教練不斷叮嚀:「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或者是「你輸了,我們隊就完了!」在這樣的包袱壓力下,你又是怎麼渡過的?
也許從來沒有包袱這件事,這是環境與我們自己心中創造出這個包袱的影子。當然你一定是具有相當的能力,才能託與重責大任、扛下隊上的榮譽;重要的是,你也是願意承擔責任的人。但這包袱是非贏不可、輸不得,在沒有完全致勝、十足把握的競賽下,要你只贏不輸,這情況考驗著你承擔壓力的能耐,要怎麼做才有機會保住勝利。事實上,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通常可以冷靜思考出對策、並做出適當的反應;但壓力一來,整個腦袋充斥不能輸的念頭,什麼對策都忘光光、腦筋一片空白,在關鍵的時刻反而不知道要打什麼。就這樣每打一顆球,手都在發抖、身體也跟著顫抖。當你不斷地告訴自己比賽有多重要,這時也不停地填充包袱的體積,所有勝負壓力的重量逐漸榨乾你的精力,讓你腦中無法騰出任何空間去思索問題、處理每一顆球,到頭來可能連自己怎麼輸的都不知道。
但要怎麼做才能脫下這個包袱?首先要排除這些負面的壓力訊息,知道這些訊息對你比賽的專注力會造成強大的破壞力。建議將這些負面訊息過濾掉,讓自己保持在相對平穩的身心狀態,才不會「頭重腳輕」,腦子與身體都跟不上;再來就是在比賽中強調合理的表現,而不是「非贏不可」的表現。當你沒有包袱,就能專心對付對手,在失誤時能及時將動作調整過來,在對打過程中可以逐漸發現對手的弱點,制訂出適當的策略加以進攻並且反擊得分。打球合理,就能有平穩的表現。照這樣的節奏和想法去比賽,贏的勝算就會大於輸的念頭。萬一輸了,也展現出最佳表現,輸得心服口服,此時又何須惦記著包袱這檔事。
所以下次比賽,就爽快丟下包袱,沒有什麼叫做「非贏不可」。只要你懂得「放下包袱,立地成winner」的道理,就能更專注在場上的表現,打得更順手、更開心,真正在比賽中享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