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 2024 年 6 月 8 日
「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經常需要面對挑戰的課題。無論是大人的工作和娛樂、麵包和愛情,還是小孩的運動和學業,都需要找到生活中的平衡點,才能實現「生活平衡」的幸福感。生活平衡因人而異,意旨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重要性和意義不同,都需要找到自己適當的權衡和平衡點。舉例來說,有些人較注重工作,而較輕忽娛樂,而其他人可能相反。只要能夠合理分配時間,滿足自身需求,達到所期望的效果,那對每個人來說就是實現了生活平衡。總之,平衡並不一定是平均分配的概念,而是依據個人的價值觀,滿足需求,同時也能關注到身心健康,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平衡。
以運動員為例,他們經常面臨如何在運動和學業之間找到生活平衡的問題。然而這平衡的壓力點可能來自家長的期待,家長的期待也是影響孩子生活平衡的重要因素。家長的期望可以分為四類:重視學業、重視運動,兩者兼顧或者兩者放任。每位家長的期望都基於他們的社會經驗和對孩子長遠發展來考量,對孩子都有其合理的規劃和期待。然而要謀和家長期望與孩子的生活平衡有時是件困難的事。例如一開始讓孩子去學一項運動,單純只想讓他們多運動,促進身體健康。但之後看到成績後就可能會要求出成績,或是當學業成績受影響時,就可能限縮孩子從事運動的時間和參賽機會。在成長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喜歡一件事,以及鼓勵孩子怎麼做好一件事,這些能力也是家長需要學習的地方。最終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會給孩子的平衡上了一課,怎麼做更有助於家庭實現生活平衡,那才會是最佳的平衡。
記得,當孩子能夠在學業成績和運動成績上找到快樂平衡點時,就能實現身心健康,達到生活平衡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