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的表達力決定團隊的競爭力

最後更新時 2024 年 10 月 10 日

當教練詢問選手「練習或比賽的情況」時,有些選手只是默默站在教練面前,看著教練都不說話。結果不出意外,場面就會僵持好一陣子,時間彷彿凝結了。最後,教練在等不到也不想逼選手回答的情況下,只好無奈地放過這場僵局。這時,我們肯定能理解教練很想幫助這位選手,但在對方不願意開口的情況下,教練實在很難提供有效的想法或做法幫助到他。有時教練不禁困惑,心裡納悶:「這麼簡單的問題,真的有這麼難說出口嗎?為什麼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當我有機會與孩子對話時,才發現其實他們是明白教練的問題,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或從何說起。既然孩子只是缺乏表達的方式,那麼只要教練能提供適當的引導,教他們如何說,就能幫助他們準確地表達當下的感受。而教練也可以透過這些回應,理解他們想法的立場與做法的盲點,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毫無疑問,當教練意識到表達對溝通的重要性,並落實教導選手如何有效表達與溝通時,團隊的溝通能力將會成為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既然孩子清楚自身的狀況,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我們除了上次教導從身體與心理方向著手外,還可以從結果和過程的角度來引導他們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1. 結果:描述比賽或訓練的最終情況。結果一般分為三種情況:超出預期、符合預期和不如預期。

• 超出預期:選手可以用「出色」、「傑出」、「優異」、「突破性」、「超讚」來形容驚喜的表現。例如:這次我表現很出色,發揮120%的實力;這次我有突破性的進展,我敢嘗試教練教我的新技術。

• 符合預期:選手可以用「穩定」、「正常」、「合理範圍」、「合格」、「還不錯」、「還可以」、「中規中矩」來表達出應有的水準。例如:這次比賽打得還不錯,有把練習的技巧打出來。這次比賽表現得蠻穩定的,我對這樣的表現感到滿意。

• 不如預期:若感到失望,可以用「沒有起色」、「不理想」、「很糟」、「令人失望」、「失常」等來描述。例如:結果輸給不該輸的對手,我完全失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2. 過程:描述導致結果的經過,這考驗選手對比賽中細節的敏銳度。過程可以從人、事、時、地、物五個方面來分析:

• 人:描述影響表現的人,可能是自己、隊友、教練、對手、他人等。例如:「我堅持下去,最終進入前四強」或「隊友的批評讓我心情低落」。「我」因為堅持住,最終闖進前四強;因為「隊友」的批評與責罵,導致我情緒低落,沒心打球;「教練」給的戰術讓我很有信心地贏得比賽;「對手」的喊聲讓我很心煩,無法專注;「觀眾」對我的表現不知道滿不滿意,我有點擔心。

• 事:過程中出現哪一、二件關鍵事件,導致出現這樣的結果。事情可以描述你能掌控的或還不太能掌控的技巧、技術,或是突發事件。可掌控的技巧上,教練教我做這個動作時,腰要順勢轉,我做起來很順。我在執行戰術時,有特別打開落點去調動對手,使戰術執行特別順利。在還不太能掌控的技巧上,教練指導我推蹬時大腿要出力,我還掌握不到技巧。我跟隊友在執行戰術時還是會因為不熟悉而跑錯位,導致失誤連連。我現在還掌握不到發力技巧。在突發事件上,裁判誤判讓我很生氣,無法繼續專注在比賽。

• 時:描述在何時出現問題。時間可以是平時、賽前、賽中、賽末關鍵時刻、賽後。例如:平時體能訓練都覺得很累,比賽到後面沒體力,也撐不下去。賽前太緊張,導致一下場就腦筋一片空白,發揮不出來。賽中領先被追上,心態就有點崩掉。賽中落後差距拉大時,我就覺得沒希望,放棄了。賽末關鍵時刻想太多,導致無法專注在當下。賽後輸掉比賽很難過,對自己很責備,導致下一場比賽一開局就狀態不佳。

• 地:描述場地或環境因素對表現的影響。場地包含燈光、地板、冷氣、風向。環境包括天氣、氣溫、潮汐(海域項目)、風向強弱。例如:球場燈光太刺眼,導致我看不到球。場地太滑,沒有抓地力,很難啟動。逆風球打不遠,都變成對手的機會球。下雨天,看不清楚,濕濕地身體很難受,表現不出應有的水準。天氣太冷,身體一直發抖,手腳不聽使喚。側風太強,球被吹離軌道上。

• 物:描述裝備問題。例如:鞋子不合腳,影響跑動速度或穩定性。鞋底磨平了,太滑。握把布不吸汗,球拍拿不穩。桌球拍膠皮沒黏緊,咬不到球。採用老舊器材,明顯落後對手。蛙鏡容易起霧,前方都看不清楚。

教練和家長能引導孩子有效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經歷,教練就能更快速且具體地找到問題所在,幫助他們提升表現,同時也能因表達能力提升而提高選手自我反思的能力,這對於他們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內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