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 2025 年 1 月 26 日
最近有位家長向我提到孩子的瓶頸問題,疑惑地說:「不知道孩子是出了什麼問題?」
我回答:瓶頸可能不只是孩子的問題,還可能源自家長的價值觀或引導方式。
家長驚訝地問:「我們會有什麼問題嗎?」
我回應:有三種常見的情況,可能讓孩子看起來「遇到瓶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個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
標準太高,忽略進步
有時候孩子其實在努力進步,只是速度或成果未達到家長的期待,就容易讓家長誤以為孩子停滯不前。當孩子的努力沒有被看見或認可,他們怎能不感到挫折?如果家長總以過高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表現,而孩子無法達到這些期望,很可能因壓力過大而感到崩潰,最終陷入瓶頸之中。
回饋聚焦於缺點,檢討帶責罵,打擊信心
如果家長的回饋總是放在孩子的錯誤或不足上,甚至在檢討時帶有責備的語氣,孩子會感到壓力倍增。他們不僅認為自己能力不足,還會覺得家長對他們的努力不滿意,心裡充滿挫折感。久而久之,孩子可能開始厭惡檢討,更不想面對問題,甚至對學習失去興趣。
錯誤引導,適得其反
許多家長希望幫助孩子快速渡過難關,常會用自己的經驗,根據孩子的不足提供改善方向。然而,如果對問題不了解,方向錯誤,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讓孩子陷入更深的瓶頸。例如,過於執著技術細節,卻忽略心理層面的調適,可能讓孩子越努力越挫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個幫助孩子突破瓶頸的方法
調整標準,看到進步:
有時適度的調降目標,先讓孩子達標,建立信心,再慢慢拉高目標前進。另外,多專注在孩子的過程進步,欣賞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從進步中看到突破瓶頸與創造機會。
正確引導,避免適得其反:
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與教練討論,確保建議方向正確,或與專業人士討論也能避免誤區。
平衡回饋,正向支持:
讚美孩子做得好的部分,檢討時用鼓勵的方式代替責罵,幫助他們建立信心,願意主動面對挑戰。
孩子的成長需要正確的方向和積極的支持,讓我們一起成為他們的強大後盾,助力而非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