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 2025 年 4 月 11 日
1. 教練明明說你準備得不錯,但你還是覺得不夠好,壓力很大?
2. 擔心自己達不到教練的標準,甚至連自己都覺得還沒準備好?
3. 覺得如果這次沒拿到應得的名次,或沒贏過某個對手,就代表準備不足?
4. 總覺得還有太多地方可以更好,所以遲遲不敢說「我準備好了」?
如果你有以上的想法,先別急著否定自己!
因為「準備好了」這件事,從來就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你總覺得「還沒準備好」?
許多選手的焦慮來自於「不確定」——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達到教練的標準、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夠強、不確定這次能不能拿到理想成績…… 這種焦慮可能來自於:
1. 過度解讀教練的標準
有些選手會把教練的標準無限放大,認為自己「一定要做到完美」,否則就是不合格。結果就是壓力過大,導致比賽時發揮失常。
2. 對自己要求太完美
「我應該還能更好……」「如果還有時間練習就好了……」這樣的想法讓你總覺得還不夠好,遲遲無法給自己「準備好了」的肯定。
3. 把成績當作唯一標準
如果你只用輸贏或名次來衡量自己,那麼一場比賽的結果就決定了你的「準備度」,這會讓你更容易陷入「還不夠好」的循環。
當你說「我準備好了」,內心最害怕的,往往不是自己沒準備好,而是萬一沒發揮好、沒贏,會不會被認為自大或輕敵。正因如此,許多選手選擇說「還沒準備好」,因為這樣看起來更謹慎,也比較保險。但這種想法,也在無形中壓抑了你的自信,讓你難以真正進入最佳狀態。
事實上,教練對「準備好」的定義,會根據你的發展階段而不同——有時候,準備好並不代表一定要贏,而是看你是否完成了某些關鍵的表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階段的準備標準,教練到底在看什麼?
1. 態度的展現
有些時候,教練最看重的不是勝負,而是你有沒有拼到最後一刻,這也是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從運動中學到的精神——堅持到底!
2. 突破過去的障礙
如果你以前一開始總是慢熱,而這次能更快進入狀態,這就是一種「準備好」的展現。
3. 技術的發揮
比賽不只是贏,而是能不能把訓練的技術用出來。對發展中的選手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4. 匹配選手的能力
當教練認可你的能力時,他的標準可能會變成:「這場比賽你該做好的地方就要做好,該贏的人就應該要贏。」
5. 練習品質的體現
如果你的訓練品質不錯,教練就會認為你已經準備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調整心態,真正進入比賽狀態?
1️. 明確你的「準備標準」
準備不該只是「一定要贏」,而是從多個角度定義成功——展現最佳態度、發揮技術、突破自身障礙,這才是真正的準備!
2️. 信任自己的訓練品質
比賽比的是誰在有限的時間內,最相信自己的準備。沒有人能確定誰的準備最完善,但相信自己的訓練品質,就是最好的準備。
3️. 全力以赴
你無法保證完美,但可以選擇全力以赴。當你全力以赴,專注當下,就已經為最好的自己做好準備,也為未來的機會注入無限可能。
當你能夠重新定義「準備好了」的標準,你的心態就會更加穩定,而比賽表現,也會更加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