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 2023 年 10 月 5 日
「如何提升自信」一直是競技場上熱門的話題。
選手們透過體能與技能的進步、得獎、達成目標等等之契機而獲得自信。這些點點滴滴累積的信心著實得來不易,更應該把握機會給予自己鼓勵,哪怕只是小小的進步都能發揮實質作用。然而在訓練過程中,可能只是因為一句「你的條件不好」、「你的協調性不佳」、「你的反應差」等等的話語而喪失信心,試問為什麼你會這麼容易被負面的語句所影響?寧願去懊惱「我不行」,卻不願堅持相信「我可以」?
「能力」是證明自信最有力的證據。
負面言詞經常侵襲而來,「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皆暗指你能力不足,突破與發展受限。然而太多例子告訴我們先天條件可以靠後天彌補,例如桌球選手鄧亞萍身高僅150公分,到河南省隊僅訓練了15天後就被退回,理由是「身材太矮,沒有發展前途」。鄧亞萍的父親為她解決身高不足的辦法,便從「步伐更快,進攻更兇狠,防守更頑強」提高訓練質量,為她的世界冠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英國的跳台滑雪名將Eddie Edwards在小時候被宣告有先天性膝蓋萎縮的病症,但是他把參加奧運當作是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夢想,並創下了英國史上跳台滑雪的最佳成績,其故事也搬上大螢幕,一部激勵人心的電影──飛躍奇蹟。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只要你想要,先天或後天條件就不是問題,憑著努力不懈的精神與毅力,接受適當的訓練,必定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蹟。
雖然別人成功了,但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會質疑自己:「真的可以嗎?」
問題就出在當別人說我們不行時,我們就開始努力從身邊尋找證據來支持他們所說的話,任由這些自怨自艾的例子打擊自我,告訴自己「不行」、「辦不到」,於是你鬼使神差地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可能無法勝任任務、訓練或是達到想要的成績。
但我們卻很少在意自己「行」、「可以」,很難舉出轟轟烈烈的事蹟來說服自己的能力可以達成目標。造成這想法關鍵的差異在於證明自己不行只需要小小的失敗和挫折,就足以說明我們的能力無法勝任,然而證明自己行卻要用偉大的結果和成就來支撐,這是不合理的想法。影響成功的因素太多了,如果只是區區的條件不佳你就相信沒有機會,那為什麼你不去努力發展其他的優點來證明要成功是有機會的?
因此,別太容易相信別人的片面之詞,多聽聽自己內在真實的聲音。你可以決定自己想要的成就,堅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和正確的訓練方式來改變。
當下一次別人再說你不行,請原諒他們「看走眼」、「格局狹隘」的眼光,因為你才是自己真正的領航員、奇蹟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