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挫折容忍力,克服失敗和困難

最後更新時 2023 年 11 月 27 日

「一個動作練一個星期都練不好。」

「比賽同一個問題改不過來。」

「教練一直誤會我。」

「教練沒辦法溝通。」

以上是選手常見的挫折,挫折是種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主要來自於面臨無法解決的問題、遇到障礙使目標受阻和個人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因而對自己產生失望的心理反應。這些情況還包含在比賽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又輸給同一支隊伍、犯了不該犯的錯誤或失誤、設定的目標達不到、太長時間未獲改善而磨光信心和耐心、心態不佳(如放棄或失去希望)、受到教練的批評,以及對手的不良行為(例如作弊或欺騙、蓄意挑釁和傷害)等。這些情況往往會讓選手感到受挫和失望,使他們對自己的目標產生懷疑,甚至失去動力,退出自己的賽道。

當挫折無法避免時,因應挫折的心理能力孕育而生,稱之為「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是指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失敗和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抗壓能力。它反映出一個人能夠經得起多大程度的打擊能力,也就是個人因應逆境的能力,展現在如何應對這些打擊的挑戰上、多積極和正向去面對和處理問題以及如何更快速地恢復到正常狀態。這些態度上的展現包括對自己因應挫折方法的自信、面對失敗時的情緒穩定性、對未來仍抱持希望以及對目標的堅持。選手能否承受得住挫折的重大壓力,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在於目標對自己的意義有多重要,以及對挫折打擊的正確理解,才能將挫折逆轉,超越自己,轉化為成長的力量。

那麼如何成為具有高挫折容忍力的人?最重要的是從挫折認知去改變,當我們不再誤解挫折,挫折就可以轉換成強大的成長力量。我們可以從以下四點著手,讓自己變成挫折容忍力的超人。

第一、自我效能:人們對自己能夠完成特定任務的信心會影響他們因應挫折的方式。多數選手因為「自我設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辦到,導致過程自我懷疑,無法盡全力去面對問題,才容易失敗,造成挫折。相反地,相信有能力辦到才會盡全力去處理問題,也較易成功。因此,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難題是預防挫折的第一步。

第二、成長思維:人們在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時,能從挫折中找到因應困難和失敗的方法,將挫折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這種思維方式有助於提高挫折容忍力。因此,對挫折有正確的解讀是縮小挫折影響力的第二步。

第三、心理彈性:指的是面對困境時的心理協調和適應能力,以及迅速恢復到受挫前狀態的能力。在遭遇逆境時能看到因應困境的能力、對情勢的掌控能力、挫折打擊後的情緒調節能力,選手能從提升這些能力下功夫,都有助於提高心理彈性。因此,增加因應挫折的能力是直球對決挫折的第三步。

第四、樂觀:指的是對不幸事件能抱持正面解釋,並對因應不確定性抱持自信,有毅力的追求目標並勇於面對挫折,能從挫折中看到自己的成長,並能預期正向結果,好事會發生。因此,從挫折中翻身,期待正向發展是擺脫挫折與從挫折中蛻變的第四步。

以上述例子來說,這些挫折不是不能解決,而是要找到合理的觀點和方法來解決,並樂觀看待結果。比賽需要快速調整,那麼練習時調整太慢或是同一個問題改不過來的挫折都會累積造成比賽更大的挫折,所以進入快速調整模式才能符合比賽模式,才更能在比賽中展現出能力。同理,教練對選手的誤會或無法溝通可能是教練對奪冠態度的堅持,教練的標準是要幫助選手站上凸臺,因此對訓練品質絕不妥協就可能造成誤會或溝通不良的挫折。了解教練的本意,才能從團隊最大利益的觀點去跟教練溝通和討論,也較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當大家有共識時,就能減少誤會與挫折的發生,也更能為團隊最大利益而努力。

因此,挫折容忍力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挫折時更堅韌,更積極,並更快地從困境中走出,實現我們的目標。因此,透過預防挫折、縮小挫折影響力、直球對決挫折和擺脫挫折與從挫折中蛻變能幫助選手從挫折中學會自我超越,看好自己,使挫折成為成功苦盡甘來的味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