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 2023 年 11 月 27 日
競爭的本質源自對要求的追求,而這些要求必須符合實際競賽標準,才能真正體現出競爭力。
教練所制定的選手「要求標準」,是基於選手的能力和發展趨勢,囊括了體能、基本功、戰術運用以及奪牌等多個方面。了解不同能力的選手需求差異,教練為每位選手制定的標準壓力也因此不同,但其核心目標始終是朝向最具競爭力的方向前進。常見的要求標準包括在固定時間內完成課表,或符合教練所設定的標準,否則將面臨「重做」的處罰。這對選手來說是訓練中最令人擔憂的部分,擔心無法達到標準而不斷被罰,必須持續不斷地重複練習直到達標才能停止。因此,有的選手在第一次未達標後,需要第二次才能達到;甚至有些人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成功。
然而,應該思考的是教練的訓練目的是否僅為了懲罰?當然不是。教練的目標是提供高品質且有競爭力的訓練,使選手能在比賽中獲勝。沒有教練願意看到自己的選手輸掉比賽,因此在練習時勝過課表的要求標準變得至關重要。這些標準代表著各種潛在對手的技術水準,只有在平時達標贏對手贏習慣,比賽時才有信心去贏對手。此外,每場比賽都只有一次機會,無法重來。因為比賽時第一次未達標等於輸掉比賽,沒有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機會,因此養成「第一次就做好」的心態對競賽表現就非常關鍵。
目前訓練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選手和教練對訓練品質的要求和期待有落差。選手擔心的是被懲罰,教練擔心的是明明訓練可以做好,比賽能贏的對手或隊伍卻白白輸掉。選手害怕的是訓練的苦,教練害怕的是能幫選手贏得比賽的忙卻沒幫上;選手付出那麼多的心血,換來的卻是一場空。選手老抱怨教練的訓練方式,但選手又怎知道教練的每一個用心都在為選手著想、為贏鋪路、為選手站上頒獎台的那一刻在課表標準上默默努力著。